黄穗平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官网链接设为首页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文献库

192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5

本文作者:黄穗平、黄绍刚、张海燕,2011113日发表于《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为特征。近年来本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对UC的临床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本研究回顾性调查200311-20081231日在广东省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7家研究单位消化内科住院的192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对象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7家研究单位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第一诊断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且属于活动期者。

2、调查方法

制订统一的调查表,由专业医师认真填写。对多次入院就诊的患者,主要填写第一次住院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

1)一般情况

人口、社会学特征、病案所在地域等。

2)临床特征

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血便、里急后重、发热、肠外表现关节痛、眼病、皮疹、口腔溃疡、肛周脓肿、肛瘘、并发症消化道大出血、肠穿孔、肠梗阻、结肠癌、淋巴瘤、感染性休克、西医诊断临床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分期、中医诊断病名、中医证候、西医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中医治疗中医辨证选方、中成药、中医保留灌肠及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3)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

包括结肠镜表现黏膜充血、水肿、浅表性溃疡血管纹理模糊、广泛性糜烂伴自发性出血颗粒样增生、假性息肉、癌变、病变部位直肠、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病理组织学特点慢性炎症、急慢性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隐窝脓肿

4)疗效评价指标

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临床疗效。

3、统计分析

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 )、中位数四分位数[M(Q)]表示。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平α=0.05

二、结果

1、回顾性病例来源

本研究中共收集有效回顾性研究病例192例,其中广东省中医院35(18.2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8(14.58),江苏省中医院41(21.35),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35(18.23),广州市中医医院35(18.23),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2.08),江西省中医院14(7.29),江苏省中医院回顾性病例数最多,占到21.35%

2、性别

92例回顾性研究病例中,男性105例,占54.69%;女性87例,占45.31%;男女性别之比为1.21:1

3、年龄

92例回顾性研究病例中,年龄最小者为15岁,最大者为81岁,平均年龄43.7215.42岁,中位年龄为42岁,四分位距年龄为27岁;各年龄段患者分布见下表。

1年龄构成(%)

年龄(岁)

例数

百分比(%

10~

4

2.08

20~

41

21.35

30~

39

20.31

40~

35

18.23

50~

34

17.71

60~

31

16.15

70~

7

3.65

80~

1

0.52

合计

192

100

4、病程

192例患者中,病程最短者为6天,最长为324(27,平均病程4493±58.10,中位病程为24月,四分位距病程为37.75月。病程分布详见下表。

2病程构成(%)

病程(月)

例数

百分比(%

1个月

7

3.65

1个月~

42

21.88

1~

100

52.08

5~

20

10.42

10~

14

7.29

20~

9

4.69

合计

192

100

5、疾病分期、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

92例患者全部处于活动期,临床分型方面,慢性复发型118(61.46%),慢性持续型49(25.52%),急性暴发型1(0.52%),初发型24(12.50%);病情严重程度方面,轻度92(47.92%),中度74(38.54%),重度26(13.54%)

6、临床表现

1)消化道主要临床表现

92例患者中腹痛114(59.38%),腹泻129(6.19%),血便148(7.08%),里急后重71(36.98%),消化道其他症状30(1.%),包括嗳气、呃逆、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肠鸣、肛门坠胀、肛门灼热等。

2)全身症状、肠外表现及并发症

在全身症状临床表现上,发热12(6.25%),消瘦1(8.85%),贫血14(7.29%),其他7(3.65%),包括怕冷、乏力、盗汗。肠外表现,关痛6(3.47%),皮疹1(0.52%),口腔溃疡1(0.52%),肛瘘2(1.04%),腰背痛例(0.52%)192例患者中有两例出现并发症,1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1例表现为肠梗阻。

7、肠镜、病变部位及病理表现

92例患者中189例行肠镜检查,156例患者行病检查,病变部位以直乙状结肠最为常见36.98%,其次依次为全结肠(20.83%、左半结肠(16.67%、直肠(15.10%及区域性结肠(10.42%。结果如下。

3肠镜表现情况(%)

肠镜表现

例数

百分比%

粘膜充血水肿

127

67.20

浅表性溃疡

130

68.78

血管纹理模糊

4

25.40

粘膜广泛性糜烂伴自发性出血

36

19.05

黏膜颗粒样增生

3

1.59

假性息肉

15

7.94

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

7

3.70

 

4病理表现情况(%)

病理表现

例数

百分比%

慢性炎症

101

64.74

急慢性炎症

54

34.62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3

1.92

隐窝脓肿症

23

14.74

其他

1

0.64

8、中医证型分布

中医证型分布方面,大肠湿热86(44.79%),脾虚湿热37(19.27%),脾胃气虚22(11.46%),肝脾不调8(4.17%),脾肾阳虚2(1.04%)气滞血瘀4(2.08%),阴血亏虚1(0.52%),其他证型32(16.67%)

9、治疗类别

192例患者中采用纯中医治疗66(34.38%),西医治疗2(1.04%),中西医结合治疗124(64.58%)

10、转归

192例患者中好转182(94.79%),临床治愈8(4.17%),恶化2(1.04%)

11、住院天数

92例患者中,住院天数最短者为2天,最长者为7天,平均住院天数20.13±13.66天,中位住院天数为17天,四分位距住院天数为15天。

12、住院总费用

92例患者中,只有173例患者统计到住院总费用。回顾性病例收集年限为2003年至2008年,考虑到每年物价都有上涨,故需对住院总费用进行校正处理,取2003年至2008年平均物价上涨指数0.03进行数据处理即总费用×1.03。最少者为200.03元,最多者为68647.86元,平均住院总费用455796.87元,中位住院总费用为772.66元,四分位距住院总费用为6889.32元。

三、讨论

近年来UC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目前暂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但粗略估计UC发病率为十万分之11.6经检索1997年杂志对UC报道文章300余篇,据不完全统计其病例数约为12500例,在此前40年报道不足1000例,显示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因此对UC的临床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是当务之急。通过对6个地区7家研究单位消化内科住院的19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得出以下特征。

本研究表明UC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1:1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相一致,而国外报道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发病的高峰年龄在20~6岁之间(93.75%),平均发病年龄在43岁左右,与国内相关报道发病高峰年龄在40~49岁不一致。192UC患者中,病程多集中在1个月~5年左右(73.96%),部分患者病程为5~10年,只有少部分患者的病程超过10年,这可能与患者的初诊时间以及本病的迁延过程相关。

调查的192UC患者全部处于活动期,临床分型方面以慢性复发型(61.46%)和慢性持续型25.52%多见,暴发型少见,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一致,说明本病易迁延不愈及复发率较高,因此在临床的治疗中应注重用药的持续时间以及强UC患者缓解期的巩固治疗。病情以轻中度多见(86.46%),重度少见。病变部位以直乙状结肠多见(36.98%),其他各段均可发病,累积全结肠者占20.83%,国外报道累及全结肠者20.0%~496%,国内的研究报道累及全结肠者1%~18%

本研究提示UC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腹痛、腹泻、血便,可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肠外表现主要为关节痛、皮疹、口腔溃疡、肛瘘腰背痛。192例患者中有两例出现并发症,1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1例表现为肠梗阻。本研未发现癌变病例,但对病程大于10年、病变广泛者应行监测性结肠镜检查并多部位活检,至少每2年检查一次,特别应重视对异型增生的密切随访。

国内UC诊断手段主要依赖结肠镜,其次为病理组织检查,钡剂灌肠较少。本研究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浅表性溃疡、粘膜充血水肿;病理主要现为慢性炎症、急慢性炎症,发现隐窝脓肿者占14.74%;而国外学者认为对UC较有诊断特异性的隐窝分支、扭曲、隐窝萎缩、潘氏细胞化生、绒毛状表面,明显低于国外报道,出现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国内对病理检查作用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病理医师应加强对UC组织学特点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192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主要以大肠湿热证、脾虚湿热证和脾胃气虚证为主,这与国内的相关报道相一致。平均住院天数为20天左右,由于UC患者病情以轻中度为主,故治疗以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为主,西医治疗方式主要为SASP/5-ASA、激素口服/局部治疗,较少应用免疫抑制剂中医治疗根据辨证分型结果,分别采用不同的中药内服及灌肠。本研究显示,好转率达94.79%,临床治愈率4.17%,恶化仅占1.04%。本次通过对多心192UC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我们发现中医治疗本病具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治疗和体治疗相配合的优势,采用辨证论治、外治内服相结合的方法,往往能达到较明显的临床疗效

返回列表
上一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
下一篇:梁乃津教授学术思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