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穗平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官网链接设为首页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文献库

梁乃津治疗慢性胃病经验
发布时间:2021-11-25

本文作者:黄穗平、罗振华,于1993年发表于《中国医药学报》

梁乃津教授在辨治慢性胃病中有丰富的经验。他认为慢性胃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其病机主要是脾胃虚弱、气滞血、热郁湿困。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或胀满不适。他辨治慢性胃病主张从肝脾胃入手常通补并用标本兼顾。现概括为五法如下。

一、调肝和,是通用之法

肝疏泄正常,脾胃健运,升降如常。肝疏泄失常则气滞而壅,土失木疏;或肝疏泄太过,横逆脾胃。治疗时前者以疏肝为主,后者以敛肝为主.然二者又常互相转化,故从肝论治慢性胃病不能单纯疏肝或敛肝,而应调肝之用。他的常用方“金佛止痛方”(郁金、延胡、佛手、白芍等)便是此法所成。

二、活血化瘀为必要手段

老师认为,胃病初起在气、气滞日久则血络失畅,血癣胃络,故慢性胃病“久病入络”,多兼血瘀。病人胃痛处固定、持续、时有刺痛,或有包块,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等也反应了瘀血的存在。但亦有无此症状者,通过胃镜可见到胃粘膜凹凸不平、溃疡、出血点、息肉及活检提示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或肠腺化生。老师认为此属胃络瘀阻,同样是血瘀。活血化瘀法对顽固性难治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者尤为适宜。他常用郁金、延胡、田七、莪术、川红花、赤芍等。三七尤适宜黑便、吐血者。瘀热者配赤芍、茜草;瘀毒者合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解毒祛瘀;气虚者用北黄芪、党参等;阴虚者用沙参、麦冬。

三、清热祛湿为变通之法

非实热湿浊相兼者不可妄投。慢性胃病以溃疡病和慢性胃炎占绝大多数。“炎”未必尽属热证。但当病人出现口干口苦,舌苔黄者,此必有郁热,老师选用公英、黄芩、黄连、柴胡、天花粉等治之,体虚者配益气药,疗效尤佳。慢性胃病可挟湿,表现为舌苔厚浊或腻,配用厚朴、藿香、蔻仁等,中病即止.以防过燥伤胃。尤要注意舌质红、苔粗黄干者,必为湿郁化热伤津,阴伤易生内热而便血、吐血,此时清热祛湿宜适当配用石斛、天花粉、生地等,祛湿而不伤阴。

四、健脾养胃乃固本之法

慢性胃病病程长,属脾胃虚弱者多,或虚中挟实,故治疗上要健脾养胃固本之法贯穿治疗全过程。虚分脾气虚和胃阴虚。脾气虚者食后饱胀、口淡乏力,舌淡脉弱,老师常用李东垣的升阳益气法,如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重用黄芪,党参。胃阴虚者,取叶天士的沙参麦门冬汤加减,甘凉润燥。脾气虚与胃阴虚同时并见者,上述两法合用。

五、其它辅助之法

老师认为,治疗慢性胃病除上述四种方法之外,还要根据病情予以调和胃酸、消食导滞、护膜生肌等辅助方法。胃酸多者,选乌贼骨、瓦楞子、浙贝等以制酸和胃;胃酸低者,选用乌梅、山楂、川木瓜等;食滞胃痞者,选用厚朴、枳实、谷芽、麦芽、鸡内金等消食导滞;对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加用珍珠层粉、白芨粉、三七粉等护膜生肌、祛瘀生新。此外,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养等对慢性胃病的治疗和预后均有影响,不可忽视。

返回列表
上一篇:梁乃津教授验方医案4则
下一篇:名老中医梁乃津辨治慢性胃病经验拾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