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链接设为首页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医学文献

中医皮肤病的望诊
发布时间:2021-05-15

望诊

皮肤病大都发生于人体体表,有形可见,因此皮肤病的望诊内容更为丰富,除了中医所说的望神色、望步态、望舌外,对皮肤病来说更重要的是望皮损。如皮疹发生的部位,皮疹的形态、大小、颜色、排列、境界等对诊断都有意义。

(一)望皮肤损害

皮肤损害是指可被他人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病变,皮肤损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损害

原发性损害是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不同的皮肤病具有不同的原发性损害,这对皮肤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原发性损害有以下几种。

1)斑疹  此是皮肤限局性的色素改变,既不高起,也不凹陷,直径小于1—2cm。而直径超过20n者称为斑片。斑疹根据颜色不同,可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和出血斑(瘀斑)。

红斑是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引起,压可褪色,可以是感染、化学、物理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如丹毒、接触性皮炎等;也可以是皮肤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如血管痣。色素沉着斑,呈褐色或黑色,因真皮或表皮中色素增加所致,如雀斑、黄褐斑、黑痣。色素减退斑,如花斑癣、白癜风等。出血斑(瘀斑),因皮内出血,血液进入真皮组织所致,初起时鲜红色,渐变为紫蓝色至黄褐色,压不褪色。

2)丘疹  此是一限局性隆起皮面的实质性的损害,可因皮肤炎症或代谢产物沉积引起,直径1一般小于0.5cm。

不同皮肤病的丘疹可以有不同的特点。如丘疹顶部可以是尖的、圆的、扁平的或中间凹陷如脐窝的;丘疹底部可以是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颜色可以是红色、紫色、黄色、白色等等。介乎于丘疹和斑疹间,稍隆起的损害,称斑丘疹。在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或小脓疱时,称为丘疱疹或丘脓疱疹。

3)斑块  此是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的,面积大于2cm的扁平、隆起、浸润性损害。

4)风团  此是限局性水肿性损害,苍白、淡红色或暗红色,周围有红晕,大小、形态不一,常呈伪足状。发作较急,存在时间短暂,数小时内可完全消退,不留痕迹,常有剧痒。

5)结节  可因真皮或皮下组织炎症,或代谢产物沉积引起,是圆形或椭圆损害。直径超2-3cm者,称肿块。

6)水疱  此是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直径小于0.5cm的,称水疱;直径大于0.5cm的,称大疱。不同的皮肤病,水疱有不同的特点,水疱发生在皮肤的位置有深、有浅,疱壁有厚、有薄,可紧张或松弛。如白癣,水疱发生在表皮角质层下方,疱壁薄、易破。单纯疱疹、天疱疮,水疱发生在棘层内。大疱性类天疱疮、多形红斑,水疱发生在表皮下,疱壁较厚,不易破。疱内含血液的称血疱。

7)脓疱  此是含有脓液的疱。脓疱可以是原发性损害,如脓疱疮、脓疱型银屑病;也可以由丘疹、水疱发展而来,如脓痱、天疱疮继发感染等。

8)囊肿  此是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的囊性损害,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弹性感。

2.继发性损害

继发性损害可由原发性损害发展而来,也可以是治疗或机械损伤(如搔抓)引起。

1)鳞屑  此是脱落的表皮细胞。在病理情况下,由于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或水疱干涸等发生脱屑。鳞屑大小、形态不一,可以是细糠状的,如单纯糠疹;也可以是大片、云母状的,如银屑病。

2)浸渍  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或处于潮湿状态而变软、变白、起皱。浸渍的表皮易脱落。

3)糜烂  此是指表皮的破损,露出潮湿面。可由于水疱、脓疱或浸渍后表皮脱落而成,因表皮基底层仍存在,故容易愈合,不留瘢痕。

4)溃疡  皮肤缺损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可由结节、肿瘤溃破或外伤所致,愈后留下瘢痕。

5)皲裂  此是皮肤出现的浅状裂痕。因皮肤干燥、炎症、弹力降低或角质层增厚引起,可累及表皮,也可累及真皮,常引起疼痛,多见于掌、跖、口角、肛门等处。

6)抓痕  因搔抓或外伤,使皮肤抓破或擦伤,形成线状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缺损。

7)痂  此是皮肤创面处浆液或脓液与皮肤碎屑、细菌、药物等混合,干涸而结成的附着物。痂因组成不同,而呈不同的颜色,如暗红色的血痂,黄色的脓痂。

8)瘢痕  此是溃疡愈合后,新生的结缔组织修复而成。轮廓与先前的损害一致,明显隆起,较硬的称增生性瘢痕。较正常皮肤凹陷、松弛、柔软的,称萎缩性瘢痕。

9)苔癣样变  此是由表皮增生,真皮炎症细胞浸润而形成的斑块。表现为皮肤肥厚,色素沉着,纹理加深,皮丘呈多角形小丘疹聚集成片,边界清楚,常剧痒。

10)萎缩  可为表皮或真皮萎缩,也可两者均萎缩,严重时累及皮下组织。表皮萎缩见表皮菲薄、淡红色、透明,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真皮萎缩见局部皮肤凹陷。

3.皮损的主要特征

1)形态大小:应观察是皮疹是扁平或是隆起或凹陷于皮面,皮损形态是圆形、椭圆形、环形、多角形,抑或不规则形、地图形或花瓣形等;高起皮面的皮损可呈球形、半球形,或突起如鸡冠状、菜花状;亦有中央微隆起似面镜或扁豆状者。皮损的大小描述,高起皮面的皮损可用小至针帽;较大至绿豆、黄豆、豌豆;大至核桃、樱桃、鸽蛋、鸡蛋大小来形容,平面皮疹小者可用点滴、指甲盖、榆钱形容,较大者可用各种硬币形容,更大者可用掌心、手掌等形容,亦可用厘米(或毫米)作单位。

2)数目:数目较少者,可直接计数;数目多难于计数者,可用少数、较少,多数或较多表述。

3)色泽:对于皮肤病皮疹不仅应区别何种颜色,而且还应辨别其色调、色泽。例如红色皮损,可因炎症时间的久暂,充血、瘀血的不同,浸润之有无而分别表现为淡红、鲜红、深红、肉红、褐红、暗红、黄红、青红、紫红的不同。有些皮肤色病的皮疹常具有特殊色调,可作为诊断依据,如扁平苔藓皮疹为紫红色,寻常狼疮皮疹为褐红色,梅毒的皮疹为铜红色,盘状红斑狼皮疹为淡红色。皮损色泽可借玻片压诊而决定其为充血、毛细血管扩张或炎性浸润或色素沉着。

4)表面及基底:皮损表面有的湿润,有的干燥,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表面可有鳞屑、鳞痂、痂皮、伪膜,或有渗出物、分泌物、血液、脓液等。基底有的干洁无炎症,如扁平疣、雀斑;有的炎症明显,如疖、脓疱疮;有的浸润明显,如三期梅毒树胶肿。溃疡基底面有的清洁,如硬下疳;有的则肉芽松弛错乱,如基底细胞癌。

5)边缘和境界:皮损的边缘有的整齐;有的则呈锯齿形,如玫瑰糠疹;或有蚕蚀、穿凿,如结核性溃疡;一期梅毒硬下疳边缘可隆起。有的境界清楚,如接触性皮炎;有的模糊不清,如急性湿疹等。

6)部位:不少皮肤病的好发部可作为诊断依据。如银屑病好发于四肢伸侧,特别是肘膝关节部位;颈侧及尾骶部为神经性皮炎好发部位;面部为痤疮好发部位。有的仅局限于一处,接触性皮炎仅见于接触部位,光感性皮炎限于暴露部位,毛周角化只见于毛孔部。有的泛发于全身,如红皮症;有的散发全身,发无定处,如湿疹。

7)分布及排列:有的皮疹对称发生,如湿疹;有的则限于单侧,如带状疱疹发于一侧不超过中线;有的沿皮神经、血管、或淋巴管排列,如带状疱疹、结节性脉管炎、孢子丝菌病等;有的呈线条状排列,如条纹状苔藓;有由一端向他端发展的蛇行性或性,如匐行疹;多数散在分于于身体广大面积者称为播散性;皮损面积广大,占肢体广大部位者,称为弥漫性;弥漫全身,体无完肤者称为全身性。

(二)望粘膜损害

常见的粘膜皮损有斑块斑点、糜烂、溃疡、皲裂脱屑、色素沉着等。斑块多呈乳白色或灰色,稍隆起。有的斑块是由多数丘疹聚集而成如扁平湿疣。有的斑块可表现为环状或片状如盘状红斑狼疮;有的呈散在丘疹、斑点如皮脂腺异位症。有的斑块表面可网纹状,如扁平苔藓的口腔粘膜损害。斑块表面亦可出现角化或皲裂,如女阴白斑。粘膜的糜烂、溃疡也是常见的粘膜症状,有的伴有明显的分泌物如天疱疮、steven-johson等,有的溃疡面清洁,如复发性阿弗它口炎等。如色素沉着多呈斑点状,黑褐色或黑色如Adison病、恶性黑色素瘤等。

(三)望舌

.舌质舌质又分为舌色和舌体部分。观察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着重看舌质,观察病邪的深浅、寒热燥湿等主要看舌苔。但是二者不能截然分开的,健康人的舌质一般是略红而润,不胖不瘦,活动自如;舌苔是薄白的,不厚不腻,不滑不燥。病态的舌质可分为红绛紫蓝四种。

1)红色:舌淡红色表示心脾素虚;淡红而无苔是气阴两亏;红色是表示热证、实证;红而干是胃津已伤;红而干又无苔是津伤更甚;舌鲜红是急性热证;鲜红无苔是阴虚火旺;鲜红而起芒刺是营分热盛。

2)绛色:舌深红便是绛。热病传入营血则舌为绛色,初期舌绛苔黄白是邪气在气分。未进入营血;全舌鲜绛是心包络受邪,舌绛而中心干是胃火伤津;舌尖独绛是心火盛;舌绛而有大红点,是热毒乖心;绛而光亮是胃阴已绝;若绛色不鲜而干涸,是肾阴已涸;若绛色舌表面似干而摸之觉有津液的,是津亏而湿热上蒸或有痰浊;若绛舌上有粘腻苔,是中焦挟有秽浊的征象。

3)紫色:舌质紫有寒热之分,色深干枯属热、色浅湿润属寒、舌色紫暗而湿润是有瘀血。

4)蓝色:舌蓝色多见于气血两亏的重证。

舌体可分为肥大、胖嫩、瘦瘪、肥大而肿胀者,病多属血分或为痰饮或湿热内蕴。舌色紫暗而肿者,是酒毒上壅,或心火上炎,也有因中药毒(药物过敏或中毒)舌肿青紫而暗的;胖嫩的舌体,浮肿娇嫩,舌边有齿痕,不论何种苔色,其病都属于虚;瘦瘪舌是指舌薄而瘦者,此多属虚证。

2.舌苔舌苔在中医辨证中占很重要的位置,舌苔的生成,可分为三方面,一是胃气所生,二是邪气上升,三是饮食积滞所成。正常舌苔由胃气形成,其状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夏日舌苔稍厚。一般分为白苔、黄苔、灰苔、黑苔。

1)白苔:是最常见的舌苔,多主风寒湿邪,主表证。薄白而滑是外感风寒,苔白而腻是脾湿不运,苔白面厚是浊气上泛。

2)黄苔:是里证,是阳明热盛,热在中焦气分。薄黄苔是风邪化热,尚未伤津,黄厚是胃有湿热;黄腻是湿邪结于气分,湿热结于中焦。

3)灰苔:是黄苔转化而来,是热邪传里的表现。

4)黑苔:由灰、黄苔转化而来,多主病情危重。

(四)望毛发改变

常见有折断、稀疏、脱落、多毛、少毛或毛发结构导常,如出现结节、纵裂、扭转等,或出现色素导常如白发、灰发、棕色发、红发等。引起毛发改变的原因很多,种族或遗传因素、某些内分泌功能障碍、自身免疫病、外伤、真菌或细菌感染、医源性(如应用细胞毒药物)、物理因子(如过量电离照射、X线照射)、营养不良、精神及心理创伤等均可引起脱发或毛发改变。

(五)望甲损害

甲损害可单独出现,亦可为某种皮肤病或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可为先天性、遗传性,亦可为后于性外界因素所致。如先天性外胚叶缺损、先天性无甲症;职业长期磨损、酸碱等化学物刺激、外伤、真菌及细菌感染、缺氧等。全身性疾病及营养不良也可出现甲损害。

甲损害多种多样,有的是生长发育缺陷,如无甲、甲分离、甲肥厚、甲萎缩;有的外形有改变,如匙状甲(反甲)、扁平甲;有的为颜色改变,如白甲、甲白斑、黑甲;有的表面可出现纵嵴、点状凹陷,或出现软化、萎缩。真菌感染可使甲板增厚、粗糙或被破坏呈空龛状。亦可发生肿瘤如甲下黑色素瘤、甲下角化棘皮瘤、血管球瘤等。甲损害常可为全身性疾病的反应,不可忽视。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中医皮肤病的闻诊与问诊
下一篇:中医皮肤病的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