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仁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

官网链接设为首页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学习心得

浅谈中医养生原则与李济仁大师养生之道
发布时间:2023-10-20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和道德的完好状态。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导致发病的重要条件。人体健康状态应为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脏腑和调、形神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统一的机体生理性平衡状态。内外环境通过影响正气和邪气的盛衰而影响人体的发病。如体质、精神状态以及自然环境、生活社会环境等均影响着正气的强弱。因此当从起居、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出发,把握中医学未病先防的养生观念,扶助正气,未病先防。在自身调养的基础上,还可利用中医药特色外治法辅助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纵观中医养生文化,其两大养生原则为:顺应自然,形神共养。 《黄帝内经·素问》有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这种天人相应或称天人合一学说,是中医效法自然,顺时养生的理论依据。顺应自然养生包括顺应四时调摄和昼夜晨昏调养。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动静和宜,衣着适当,饮食调配合理,体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而影响人的健康。所以人必须适应四时昼夜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摄生措施,才能健康长寿。 形神合一,又称形与神俱,形神相因,是中医学的生命观。形体是人体生命的基础,神依附于形而存在,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方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衰,形谢则神灭。形体的动静盛衰,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因此,养生只有做到形神共养,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所谓形神共养,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生,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中医养生学主张动以养形,以形劳而不倦为度,用劳动、舞蹈、散步,导引、按摩等,以运动形体,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以动静适宜为度。形神共养,动静互涵,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有益于强身防病。 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年近80,依然思维敏捷,步履轻盈,他自己揣摩总结的一套运动养生保健的方法。这套养生法以心、肝、肺、脾、肾五脏保健入手。 养心:每天晚上临睡前经常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可以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常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重视中午的休息,保住心气。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以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 调肝:尽量做到既不疲劳工作,也不疲劳运动。定时上床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饮食清淡,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 养肺:早晨起床后经常做深呼吸;运用闭气法,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多吃一些有助于养肺的水果,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等。 健脾:平时多做一些运动和按摩,以帮助"脾气"活动,增强其运化功能。在饮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饱。平时尽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之品。 补肾: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关元穴,同时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门穴、腰阳关,有助于养肾。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可以保肾。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返回列表
下一篇:浅谈新安医学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