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仁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

官网链接设为首页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学习心得

当代新安医家治痹经验
发布时间:2023-03-14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文化底蕴深厚,流派色彩明显,学术成就突出,历史影响深远的重要研究领域。当代新安医家在继承先辈学术思想及临床诊疗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实践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体系。在痹证治疗方面,当代新安医家积累了丰的临床经验。其中,以国医大师李济仁以及胡翘武、胡国俊、王键等医家都有独到的见解。

胡翘武教授认为,治痹首先分在经之邪与在络之邪:在经之邪属痹证之初起,以风挟他邪客袭肌表为害,痹着肢节,且气与之相争,拒阻于血络之外。治宜从气分论治,疏风解表,驱逐兼挟之邪,诚为治疗之大法。在络之邪为迁延失治,久羁时日,客邪多由气及血,由经入络,损伤营血。入络客血之邪,与亏虚已极之营血交混一体,非瘀阻失濡之络脉,即更耗伤不足之阴血,故决非祛风散寒利湿之法所能疗治。此时以养血滋阴,通络和血之法,有利于祛除风寒湿邪,为其治疗之大法。胡教授主要是分在经与在络之邪辨证论治。

胡国俊教授在治痹方面擅用枝茎藤类药物。胡老认为枝茎藤类药物多具入四肢,通经络,利关节,止痹痛等作用,习用于痹证疾患,或伍于配方之中,或独味煎浸饮服甚至汇枝藤于一方,验者甚多。对于风寒湿痹证,择用枝茎藤药物时,则应以辛温之品为佳,再视三邪孰主孰次,配伍于祛风散寒利湿方中收事半功倍之效,可选桂枝、海风藤、松节、天仙藤、丁公藤、伸筋草、透骨草等。对于风湿热痹证,选用性寒味苦之枝(茎)藤类药物,以其具清热利湿及祛风通络作用。常用者有桑枝、络石藤、忍冬藤、稀莶草、青风藤、大血藤、常春藤等。

王键教授在治痹方面提倡根据病位选药,根据病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通经活络之品,使通之有位,有的放矢。颈项痛者,常用羌活、炒川芎、葛根;上肢痛者,常用酒炒桑枝、羌活、威灵仙,此外,常以片姜黄、炒陈枳壳合用,即方名之意来治疗上肢气滞血瘀作痛;腰背痛者,常用地鳖虫、桑寄生、骨碎补、炒续断等;下肢痛者,常用独活、炒怀牛膝、防己;足跟痛者,常用皂角刺、淫羊藿。从这种根据不同症状所在部位选择不同药物的治疗思路,可见王教授用药经验的独到。

李济仁国医大师认为,不论哪类痹证,大都有关节肢体肿胀、重着,都离不开湿。湿留肌肤,肿胀疼痛;湿留关节,则肿痛不已;痰湿瘀久,则关节变形。李老认为,痹证病初,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肌表;病久则以虚实夹杂偏多,病位在经络;病久还可累及脏腑,表现为心气不足、或脾胃虚弱,或肝肾亏损,或气血凝滞,或痰饮内停,或痰瘀互结的病理现象。在选药方面,李老分寒热论治。对于寒痹,李老认为附子、川乌、草乌是不可缺的,但此3味药峻猛且有毒性。附子辛温大热,有毒,走而不守,性烈力雄,有补火回阳,通经散结之功,善治一切沉寒痼冷之证,为祛散阴寒的首选药物。川乌、草乌的作用基本相同,均具有明显镇痛和局麻作用。对于热痹,李老重视应用苦参一药,认为苦参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良效,同时,常配用功擅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青风藤诸药。此外,李老在痹证治疗中,十分重视引经药的应用。上肢疼痛,常用片姜黄、桂枝;下肢疼痛常用独活、怀牛膝、宣木瓜、五加皮;腰背疼痛可加川断、杜仲、狗脊、功劳叶;骨节疼痛可加威灵仙、补骨脂;肌肉疼痛可加雷公藤等。  总的来说,新安医家认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致关节经络闭阻是痹证的主要病因病机。除此之外,四时之令皆能为邪,五脏之气俱能受病,且痹证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内生;病久耗伤气血而致气血亏虚;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内及脏腑,是痹证常见的病机转化。通过总结新安医学家的临床经验,能为我们治痹提供宝贵的意见。

作者:李文杰

返回列表
上一篇: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痿经验
下一篇:《内经》时间医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