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湿痹
发布时间:2018-06-12
-
病案举例:程某,女,50岁,教师。
初诊:有关节痛宿疾,一个月来因丈夫住院,日夜陪伴,睡卧过道,不慎受寒,两腕、肘、膝关节肿胀,疼痛难忍,肤色正常,手腕活动受限,两膝行走困难,怯冷倍于常人。血检:血沉70mm/h,类风胶乳(-),粘蛋白3.2mg%,抗链“O”<500单位,白细胞4200/mm 。两手腕、两膝关节摄片未见异常。舌苔薄白,根腻,脉细濡,此风寒湿痹痛也。既有宿根,更为顽缠。姑予温经散寒,逐湿通络。当归10g,制川乌、草乌各10g,六轴子2g,鹿衔草30g,地鳖虫10g,炙蜂房10g,乌梢蛇10g,炙蜈蚣3g研(分吞),炙僵蚕10g,5剂。
二诊: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胀如前,苔、脉如前。药既合拍,上方加白芥子10g,5剂。
三诊:药后已能行走,关节肿胀渐退,但疼痛尚未悉止,入暮为甚。舌苔薄白,舌淡,脉细。寒湿痹痛之重候,病邪深入,肾阳亏虚,续当补肾助阳,温经散寒,蠲痹通络。熟地黄15g,仙灵脾20g,鹿衔草30g,乌梢蛇12g,地鳖虫10g,蜣螂虫10g,炮山甲10g,炒元胡20g,甘草5g,5剂。
四诊:腕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自觉关节松适,肿胀亦退,惟膝关节肿痛未已,苔薄白,脉细小弦。原方改为电离子导入,以加强药效。
1.上方2剂,浓煎成500ml,加入1%尼泊金防腐。膝关节处电离子导入,每日2次。
2.益肾蠲痹丸250g,每服8g,每日2次,食后服。1984年7月10日血检:血沉正常,白细胞6300/mm 。经用丸药及中药电离子导入后,膝关节肿痛大减,苔、脉正常。继配益肾蠲痹丸巩固之。
随访:1984年8月恢复工作以来,一直坚持上班,关节肿痛未作。
按:风寒湿性关节痛,一般此病均无链球菌感染史,是肌体遭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故抗链“O”、血沉、粘蛋白等多属正常范围,症状酷似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表现。常法选用防风汤、羌活胜湿汤等,以防风、秦艽、羌活、威灵仙等较为常用。实践证明,轻症尚有效果,重症疗效并不满意,且风药多燥,易伤阴耗液。朱师对此型关节痛无表证者,均不予选用,从治病求本计,而予温经蠲痹汤,一面扶正,一面蠲痹。在药物选择上作了推敲,如本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古训,又取地黄与之为伍,而达到养血补血之目的。同时又配以温经散寒之川乌、桂枝,益肾壮阳之仙灵脾,祛风除湿之鹿衔草,钻透、搜剔之虫类药如乌梢蛇、地鳖虫、蜣螂虫等,诸药合用,以奏温经散寒、蠲痹通络之功。验之临床,确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