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穗平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医案
发布时间:2021-11-24
患者姓名:廖某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6
就诊日期:2017.2.09 初诊、复诊:初诊 发病节气:立春
主诉:反复粘液血便4年,加重半月
现病史:患者4年前开始出现解粘液脓血便,最多时日10余次,伴左下腹痛,无发热,无呕吐,无盗汗、消瘦等,曾在外院住院诊治,曾行肠镜检查提示溃疡性结肠炎(中度,活动期,广泛结肠型),给予强的松、美沙拉嗪、培菲康、抗感染等治疗,经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粘液血便时有反复,多在饮食刺激、劳累等情况下,症状反复,间断服用美沙拉嗪。近半月症状加重,大便日4-6次,粘液血便,无发热,胃纳差。
刻下见:患者精神疲倦,腹泻,黄色稀烂便,大便日5-6次,夹粘液、少量血液,偶有便前轻腹痛,无发热,无呕吐,口干,胃纳可,夜眠欠佳。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病等内科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外伤手术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结膜无充血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5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墨菲氏征(-),麦氏点无压痛,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
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沉细。
辅助检查:肠镜检查提示溃疡性结肠炎(中度,活动期,广泛结肠型)。
中医诊断:1、痢疾
证候诊断:脾虚湿蕴
西医诊断:1、溃疡性结肠炎(广泛结肠型,活动期,中度)
治 法: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处 方(g): 党参15 白术15 茯苓10 炙甘草5
干姜10 白芍15 白扁豆20 陈皮5
山药15 砂仁10(后下) 薏苡仁20 木香10(后下)。
7剂,日一剂,水煎服
复诊:服用上方后大便次数仍有6-7次,疲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粘液血便减少,腹痛减轻,无发热,胃纳可,舌淡红苔白,脉沉细。粘液血便、腹痛较前好转,但大便次数仍较多,余证疲倦乏力、少气懒言为脾虚之表现。患者患病日久,脾胃虚弱,脾之升清无力,水谷精微混杂而下,故大便次数多,可原方加用炙黄芪30g,取其补气升提止泻之意。
处 方(g):党参15 白术15 茯苓10 炙甘草5
干姜10 白芍15 白扁豆20 陈皮5
山药15 砂仁10(后下) 薏苡仁20 木香10(后下)
炙黄芪30
7剂,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服药后腹泻减轻,大便日行2-3次,大便稀薄,无粘液脓血,胃纳可,夜眠尚可,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前方补气升提,健脾温中治疗效果明显,本病以脾虚为本,目前余邪尽去,可在前方基础上合用乌梅10g收敛止泻。
处 方(g):党参15 白术15 茯苓10 炙甘草5
干姜10 白芍15 白扁豆20 陈皮5
山药15 砂仁10(后下) 薏苡仁20 木香10(后下)
炙黄芪30 乌梅10
7剂,日一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溃疡性结肠炎为慢性病,多病程长,病症常反复发作,本病病位在大肠,与脾肝肾相关,多虚实夹杂,治疗宜扶正祛邪并用,但益气健脾贯穿治疗始终。本案联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化湿止泻,理中汤温中健脾止泻。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干姜温中健脾为君。配伍山药助人参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紧扣脾虚的核心病机,加用补虚要药黄芪。《本经》:言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本案用其健脾益气,补中升提之功效,炙用乃增强补气功效,后期余邪尽去,再配以乌梅,前人释为“乌梅敛肝风,风平火息而血自宁,此方最宜于肠风,便血久者亦可服”,止泻止血一药双功。本案用药标本兼顾,恰到好处,益气健脾贯穿治疗始终,充分体现了老师“五脏相关,脾胃为先”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