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甘温除热,益气解表
发布时间:2020-12-31
吴××,女,26岁,2020年3月9日初诊。
主诉:发热半月。
现病史:患者平素体虚消瘦,半月前受凉后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咳嗽,经西医院应用抗生素输液治疗 7 d 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体温仍未恢复正常,昼夜无差别,在 37.5~38.5 ℃之间,继续应用抗生素治疗,热势不退,血常规示:除 WBC低于2.5×109/ L 外,血培养、痰培养、CT、髂骨穿刺等检查,均无阳性发现,遂来就诊。 现发热不退,汗出怕冷,乏力,形体消瘦,睡眠不安,食欲减退,大便溏泄。 舌尖红,苔薄白,脉浮弱。
中医诊断:虚劳外感
中医证型:肺气气虚
西医诊断:发热
治法:甘温除热,益气解表
中药处方:黄芪 30g、桂枝 10g、白芍15g、防风 10g、白术 15g、当归 10g、党参 20g、茯苓15g、连翘 15g、炙甘草 10g。水煎服,日一剂,共七剂。
2020年3月16日二诊。
刻下症:但自觉身体有力,发热症未有复发。餐后腹胀,胃纳欠佳,睡眠不安,易汗出。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 血常规WBC4.1×109/ L
中药处方:黄芪 30g、桂枝 10g、白芍15g、防风 10g、白术 15g、当归 10g、党参 20g、茯苓15g、炙甘草 10g、陈皮10g、煅龙骨20g(先煎)、煅牡蛎20g(先煎)。水煎服,日一剂,共七剂。
服后体温恢复正常,食欲渐复。半月后随访,痊愈未复。
按语:
虚劳病的起源 “虚”“劳”初见于《黄帝内经》,至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虚劳作为病名首次提出,并在虚劳病的辨证论治方面进行了相对系统的论述。虚劳病是以脏腑之气亏损,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的一类慢性衰弱性疾病。既有体质薄弱的因素,更有积劳内伤
、形神过耗、渐至精血虚少,脏腑机能衰退,气血生化不足的原由。
此乃中虚之人外感,妄用抗生素后变证丛生而热势不退。患者平素中虚,外邪侵袭,虚阳与之相争,故发热不退;脾胃虚弱,外感后又过用抗生素而致邪气侵入,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谷气不行,遂食欲减退,大便溏泄。黄教授重用黄芪 30g,合当归 10g 为当归补血汤,合建中汤名为归芪建中汤,重在补益气血,使其化源旺盛,以建立中气。且黄芪又能固表益气,与防风、连翘配伍可祛邪,使之走表疏风解毒,补中寓散,散中有补,益气固表而不留邪,疏风邪而不伤气;与参、苓、术、草同用,恰合四君子汤补脾土以生肺金,亦寓有“甘温除热”之妙意。二诊患者发热症未有复发,餐后腹胀,胃纳欠佳,睡眠不安,易汗出,前方去连翘,加陈皮以理气消胀,健中和胃,并加煅龙骨、煅牡蛎以镇惊安神、敛汗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