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发布时间:2020-12-31
李××,女,28岁,2020年7月23日初诊。
主诉:呃逆1周。
现病史:患者述1周前盛夏大汗后贪食冷饮后出现呃逆,呃声响亮,不能自止,在外院诊断为“膈肌痉挛”,经静脉给予抑酸药物,肌注胃复安等药物,未见效果。自觉胃脘发凉,饮温水后症状稍缓,稍后又作,伴腹胀、嗳气,时有呕吐,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数。
中医诊断:呃逆
中医证型:寒邪客胃,胃气上逆
西医诊断:膈肌痉挛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中药处方: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法半夏15g、厚朴15g、枳实15g、佛手15g、藿香10g、丁香10g、柿蒂10g、炙甘草10g、生姜10g、木香10g(后下)、砂仁5g(后下)。水煎服,日一剂,共七剂。
2020年7月30日二诊。
刻下症:呃逆大减、呕吐,腹胀减轻,大便烂,舌质淡,苔白,脉沉。
中药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法半夏15g、厚朴15g、佛手15g、丁香10g、柿蒂10g、炙甘草10g、干姜10g、木香10g(后下)、砂仁5g(后下)。水煎服,日一剂,共七剂。
服药后呃逆停止,脉象较前有力,药以中病继宗前法,续进七剂,未再复。
按语:
呃逆,在西医认为是膈肌痉挛所致,而在中医多责之于胃。究其病因,又有寒热虚实之分。正如张景岳《景岳全书·呃逆》所述:“呃逆之大要,亦为三者而已;一曰寒呃,二曰热呃,三曰虚脱之呃。寒呃可温可散,寒去则气自舒也;热呃可降可清,火静而气自平也;惟虚脱之呃则诚危殆之证”。目前临床上呃逆病机多分为胃中虚寒、胃火上逆、气滞痰阻、脾肾阳虚、胃阴不足数种,治疗则以温中祛寒、清火降逆、理气化痰、温补脾肾、益气养阴、和胃降逆诸法为主。患者盛夏季节运动后,大汗淋漓,阳气外泄明显,此时过食寒凉,寒邪袭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出现呃逆。黄穗平教授紧扣病机,立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之法,方中白术、枳实健脾行气,消补兼施;陈皮、半夏、茯苓取收二陈汤意燥湿化痰,且半夏、生姜为名方小半夏汤,配砂仁专以和胃止呕;木香、厚朴温中理气;藿香醒脾和中;佛手苦温通降;丁香、柿蒂配伍出自《济生方》柿蒂汤二者一散一敛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故温中散寒、和胃降逆、止呃逆甚妙。二诊患者呃逆大减、呕吐,大便仍烂,去藿香、枳实,改生姜为干姜,并加党参,取理中汤之意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三诊药后病豁然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