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久秘难下,寓通于补
发布时间:2020-12-31
刘××,女,63岁,2020年8月26日初诊。
主诉:大便习惯改变反复10年。
现病史:患者既往便秘反复10年,2018年7月因“先天性长结肠”于外院行部分结肠切除术,术后症状反复,长期服用蒽醌类通便药,2020年5月因“结肠黑变病”于外院再次行部分结肠切除术,现大便干结难解,日4-6次,排便费力欠通畅,少许口干口苦,胃纳一般,疲倦乏力,手足欠温,易汗出,睡眠差,难入睡,梦多。舌淡嫩,苔薄黄,脉沉。
中医诊断:便秘
中医证型:气血不足
西医诊断:便秘
治法:益气养血,润肠通便
中药处方:黄芪20g、白术2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当归10g、炙甘草10g、党参15g、生地20g、麦冬15g、玄参20g、枳实15g、火麻仁30g、柏子仁20g。水煎服,日一剂,共十四剂。
2020年9月9日二诊。
刻下症:患者排便困难明显减轻,大便较前通畅,1天2-3次,质软,睡眠较前好转,畏寒怕冷,腹中冷痛,自汗出,舌淡嫩,苔薄白,脉沉。
中药处方:黄芪20g、白术2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当归10g、炙甘草10g、党参15g、生地20g、麦冬15g、玄参20g、枳实15g、乌药15g。水煎服,日一剂,共十四剂。
2020年9月30日三诊。
刻下症:服药期间症状明显减轻,大便1日2次,条状,通畅,药停后大便即稍干,自汗症状减轻,乏力感较前减轻,偶有腹中冷痛,睡眠质量较前有所提高。舌淡嫩,苔薄白,脉沉。
中药处方:黄芪20g、白术15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当归10g、炙甘草10g、党参20g、生地20g、麦冬15g、玄参20g、枳实15g、肉苁蓉15g。水煎服,日一剂,共七剂。
患者再次复诊,无排便困难,1日一行,腹中冷痛明显改善。后继服 十四剂,自觉排便通畅,乏力症状明显减轻,腹中冷痛消失。
按语:
乙状结肠是储存粪便的器官,冗长会导致慢性便秘。本案患者因结肠冗长而习惯性便秘,患者病程长、治疗周期长,屡次手术治疗效果仍欠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便秘在中医历代文献中有诸多不同称谓,《黄帝内经·素问》称“后不利”和“大便难”。汉·张仲景《伤寒论》称“不大便”,《金匮要略》有“脾约”之名。宋·朱肱《活人书》载有“大便秘”。纵观历代医家对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 , 综合看来,便秘病位总在肠道,治疗多从热,郁,滞,虚四个方面入手。
本案患者久秘渐成,气血阴阳俱损,加之手术损伤正气,且年过半百,气阴不足,肠道通
降失司,无力推动糟粕,大便努挣难出而成便秘。黄穗平教授依据其病理特点,谨守病机,确立其寓通于补的治疗原则,首诊方中黄芪、白术为君药。黄芪补脾益气,有布散肺津之效白术气香醒脾,味厚补中,有“益津液”之功,此二味药为君药,本不是便秘常用之药,徐师考虑患者便秘日久,纳差食少,脾失健运,气阴两虚,先以此二味药扶助气血生化之源,布散水津,五经并行。臣药火麻仁、枳实,取脾约丸之方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考虑患者津液遗乏,大便干硬,佐以增液汤,滋阴润燥,软坚润下,增液行舟。患者情绪焦躁不安,佐以柴胡疏肝解郁,与升麻、黄芪同用合补中益气汤之意思;睡眠欠佳加柏子仁宁心安神、润肠通便。同时加上治老年便秘常用之专药,当归,补血润肠,养血润燥,寓通于补,全方补泻结合,扶助脾肺正气之时,通调全身水道,辅以行气润下之法,使全身气机升降协调,为下一步的治疗做准备。二诊服药后脏腑渐通,阳虚之症状始现,腹部冷痛,改火麻仁、柏子仁为乌药以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三诊病情较初诊已明显缓解,在首方基础上减少白术用量,患者肠腑津枯失润,药停后大便即干,去乌药加肉苁蓉以加强补肾通便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