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链接设为首页

您所在位置:首页 > 经典医案

经典医案
范瑞强教授从肝论治带状疱疹经验
发布时间:2020-11-03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蛇丹”、“蜘蛛疮”等。范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反复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认为应发挥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传统优势,从肝经论治,正本清源,疏肝理气,肝郁散湿热清瘀血得化,从而按治未病的理论有效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现将其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介绍如下:

1 传统医学对带状疱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俗称“串腰龙”。本病记载最早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以后各代医书均有记载,病名各有不同,如明代《证治准绳》称为火带疮、缠腰火丹,明代《外科启玄》称为蜘蛛疮,清代《外科大成》称为蛇串疮。各代医家对病因病机亦均有论述,所用的治疗方法及方剂药物对当今临床仍有实用价值。病因上多认为(1) 肝经郁热: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2) 脾虚湿蕴: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搏结肌肤。(3) 气滞血瘀:年老体弱者袁常因血虚肝旺袁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范师认为,本病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是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肝胆湿热,脾湿内蕴为本病的实质。

2 带状疱疹的辨证论治

2.1 肝经郁热证 证候: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治法:清泄肝火,解毒止痛。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发于头面者,加牛蒡子、板蓝根、野菊花;有血疱者,加水牛角粉、紫草、牡丹皮;疼痛明显者,加玄胡索、制乳香、制没药。

2.2 脾虚湿蕴证 证候:皮损色淡,疼痛不显,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水疱大而多者,加土茯苓、萆薢、车前草。

2.3 气滞血瘀证 证候: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坐卧不安,重者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舌黯,苔白,脉弦细。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疼痛剧烈者,加玄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蜈蚣等。

3 按治未病的理论带状疱疹从肝经论治

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型,皮色鲜红疱壁紧,口苦咽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疗方案:(1) 口服龙胆泻肝汤,方药组成:龙胆草10g、山栀子10g、黄芩15g、当归10g、泽泻15g、生地15g、木通10g、车前子15g、柴胡15g、生甘草10g、板蓝根15g,水煎服7天1个疗程。(2) 外搽三黄洗剂。(3) 入地金牛酊配合神灯照射:将入地金牛酊10g加入75%酒精100ml浸泡1周后(去渣过滤)加入纱块,以取出的纱块不滴液为度,1-2层敷患处,继以神灯预热后,照射患部,以患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宜,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本病属于自限性疾病袁病程通常为2-4 周,所以对于一般患者,其治疗目的应该是加速其恢复,控制急性及慢性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本病临床上还有一个棘手之处,有部分年老体弱的患者,特别是机体一般状况较差者,往往会遗留有后遗神经痛。因此,如何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也就成为本病治疗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范教授发挥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传统优势,从肝经论治,正本清源,疏肝理气,肝郁散湿热清瘀血得化,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4 带状疱疹的外治及调护

带状疱疹的外治方面:初起用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外涂;或外敷玉露膏曰;外搽双柏散、三黄洗剂,每天3 次;或鲜马齿苋、野菊花叶、玉簪花叶捣烂外敷。水疱破后,用黄连膏、四黄膏或青黛膏外涂;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或海浮散换药。若水疱不破或水疱较大者,可用三棱针或消毒空针刺破,吸尽疱液或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不适感。患者发病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以免肝郁气滞化火加重病情。生病期间忌食肥甘厚昧和鱼腥海味之物,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引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消除患者的疑虑,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正确地安排工作、生活和学习、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返回列表
上一篇:范教授滋阴疏肝的学术思想在皮科的运用
下一篇:范瑞强教授治疗银屑病经验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