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霞——乌梅
发布时间:2024-10-30
零食乌梅跟中药饮片乌梅是一样的吗?
中药乌梅属于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的果实,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称为乌梅。
零食乌梅的来源比较广,可以是青梅、黄梅、西梅等通过添加食用辅料加工而成,与中药饮片乌梅来源、药性、功效有所区别,两者不可替代使用。
同时,梅的果实和杏、李十分相似,常有不良商贩将李、杏等果实经过加工,充当乌梅的假乌梅售卖,那日常挑选乌梅应当如何辨别?乌梅与其伪品的区别点在于其果核,乌梅果核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有多数麻点状小凹坑,杏、李的果核表面是光滑的,由此可辨别真伪。
乌梅有怎样的功效呢?
《本草纲目》:“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
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敛肺止咳
乌梅味酸涩,其性收敛,入肺经可敛肺气、止咳嗽,具有敛肺止咳的功效,乌梅治的咳嗽是虚咳、久咳、干咳而致肺气虚弱,肺气不固,故应先固肺气,以防肺气外逸,肺气稳固则咳自止。若是咳嗽初起、痰多咳嗽的人群并不适用乌梅,邪气入侵体内,若是用了收敛固涩的乌梅,易将邪气积聚于体内。
生津止渴
乌梅善于生津液、止烦渴,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于虚热消渴。当人体津液耗伤导致口干舌燥时,乌梅一方面生津,缓解口干,一方面收敛浮热,避免津液耗伤。中医认为,酸甘化阴,乌梅味酸,常与甘草配伍使用,用酸性药和甘性药搭配,就能起到滋阴生津的作用。
涩肠止泻
乌梅入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的功效,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乌梅治疗的多为虚寒性久泻、久痢,常配伍肉豆蔻、诃子等使用,疗效更为显著。
安蛔
乌梅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为安蛔止痛之良药。《伤寒论》中治疗厥阴病的方剂--乌梅丸,即以乌梅为主药,再加上黄连、黄柏、附子、干姜、桂枝、细辛、川椒、人参、当归组成。起初乌梅丸只是用于治疗蛔厥、久痢疾病,后世医家将其应用范围扩大,专治寒热错杂伤津且虚寒偏重的疾病,且疑难杂症居多。
乌梅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用?
值得注意的是,乌梅酸、涩,有收敛的功效,因此,感冒发热,咳嗽痰多,寒湿体质等人群忌食,便秘、消化道溃疡及女性月经期间、分娩前后也不应食用。
食疗搭配
酸梅汤
材料:乌梅25g,山楂25g,甘草3g,广陈皮5g,桑椹10g,薄荷1g。
黄冰糖适量,桂花适量。
做法:1 将乌梅、山楂、甘草、广陈皮、桑椹加800ml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煮开,转小火煮40分钟,之后将汤汁倒出。
2 再往药材里加入600ml的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30分钟。将汤汁倒出。
3 将两次熬煮的汤汁混合,加入黄冰糖、薄荷叶,煮5分钟即可,最后再加入桂花。
酸梅汤中,乌梅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药,山楂消食开胃,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桑椹生津润燥,薄荷清凉利咽,桂花化痰生津,黄冰糖益气润肺。不仅能生津止渴、消食解腻,对中暑、咽痛和发热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夏天酷热,易出汗,容易损津耗气伤阴,酸梅汤,作为夏日消暑解渴的饮品,可以预防被暑热之气所伤,补充丢失的津液并有效缓解口干口渴的不适,防止流汗过多而伤阴,而且酸味能刺激唾液和胃酸分泌,缓解应炎热引起的食欲不振,喝完酸梅汤,人就会觉得非常舒服,心浮气躁也减少了几分,是炎炎夏日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乌梅三豆饮
材料:乌梅2个,黑豆10g,黄豆10g,绿豆10g,白糖适量。(一人份)
做法:将黑豆,黄豆,绿豆浸泡2小时,然后将乌梅加入,大火煮沸,转小火煮30分钟,加入白糖即可。
乌梅味酸能滋补津液,收敛虚火,和甘味的白糖合用,“酸甘化阴”,敛虚热收五脏阴精,黄豆健脾利水,黑豆祛风除热,绿豆清热消暑,乌梅三豆饮,心、脾、肾兼顾,增加了健脾利湿、补益肝肾、清心解热的作用。夏日也可用它当做下午茶或消暑饮料,清一清身体里的热,养五脏的阴津,远离暑热,缓解虚火烦恼。味道酸酸甜甜的,大人小孩都可以放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