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霞——陈皮、广陈皮、新会陈皮炮制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24-10-30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栽培变种主要有茶枝柑(广陈皮)、大红袍、温州蜜柑、福橘。
陈皮最早以橘柚之名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后历代本草及医书对其多有记载,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开始强调其道地产地为广东,始有广陈皮概念出现。清代《本经逢原》明确记载产地为新会的陈皮。此后陈皮、广陈皮、新会陈皮经常在不同的本草和医书等文献中出现,有关其炮制方法也散见于历代医方本草。王孝涛先生中药采制与炮制理论的指导下,查阅文献和古籍,对陈皮的品种、道地记载、炮制历史沿革进行考证。
陈皮的药用历史悠久,中医认为,陈皮性温,味苦,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疾病。《本草纲目》曰“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陈皮能协调诸药,使其发挥更佳的药效,故其炮制方法也较早就有记载。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始有记载陈皮炮制方法以来,历代本草和医学专著等多有其炮制方法记载。广陈皮、新会陈皮药用历史较陈皮晚,兴盛于明清时期 ,炮制方法也有较多记载。
炮制历史沿革
品名 |
时间 |
出处 |
古籍记载 |
|
陈皮 |
汉 |
《神农本草经》 |
整个橘皮入药,未有净制、切制等炮制 |
|
唐 |
《备急千金要方》 |
“去赤脉,去瓤”的净制方法 |
|
|
唐 |
《外台秘要》 |
“切”、“炙令黄焦香气出”之炮炙方法 |
迄今最早提及陈皮切制和炮炙的古籍。 |
|
唐代 |
《食医心鉴》、《颅囟经》、《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增加了“去白”的净制方法及微炒、醋炙等炮炙方 法。 |
|
|
宋元 |
|
其他制法,如巴豆制、麸制、姜制、童便制、黑豆制、盐制等。 |
为陈皮炮制革新的鼎盛期。 |
|
明 |
|
新增了诸如煅制、蜜制、米泔水 制、鲤鱼制、蒸制等方法。 |
|
|
明 |
《普济方》 |
“麸炒”、“焙”、“烧”等 |
陈皮炮制工艺 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
|
清 |
|
提出用香 附、白矾、甘草合乌梅等多种辅料分别炮制陈皮。 |
进一步丰富了陈皮的炮制品种,满足了临床不同需求。 |
|
广陈皮 |
明 |
《普济方》 |
载有 “黄酒炒” |
|
|
《鲁府禁方》 |
“广陈皮一斤,青盐、五味子、甘草各四两,山茱萸去核,乌梅去核各二两。将陈皮在温水浸一宿取出,将内白刮去晒干,将青盐等五味,置砂锅底、陈皮在上,水可满陈皮,用文武火烧干止” |
|
|
|
《先醒斋广笔记》 |
蒸制广陈皮 |
|
|
|
《审视瑶函》 |
广陈皮去白炮制 |
|
|
清 |
|
去筋、清炒、盐水 浸等炮制 |
进一步丰富了广陈皮的炮制方法 |
|
新会陈皮 |
|
|
“拣果考眼力,二三刀开皮。翻皮看门路,晒皮趁天气”。刀以 “对称二刀”、“正三刀”或“丁字二刀”方为正统。 |
|
现代炮制规范
除《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将广陈皮独立出来外,其他省份炮制规范均将广陈皮、新会陈皮纳入陈皮项下。陈皮作为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中药,其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加热炮制对橙皮苷和挥发油等陈皮主要成分,简单的净制、切制与低温干燥成为现代陈皮的主流炮制方法。其他蒸制、清炒、麸炒、土炒、碳制、盐炙、蜜炙等方法目前只在一些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上有收载。
目前对陈皮、广陈皮的最佳炮制工艺优选和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的研究内容较多,但是关于炮制后其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方面的研究极少,而作为陈皮优等品的新会陈皮的炮制研究几乎是空白。故今后应加强陈皮、广陈皮炮制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研究,将新会陈皮的炮制研究作为重点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