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荣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

官网链接设为首页

您所在位置:首页 > 经典医案

经典医案
糖尿病医案一(湿热困脾证)
发布时间:2022-07-14

邓某,女,54岁,2003年6月5日初诊。患者有糖尿病病史4年余,长期口服“二甲双胍”“达美康”等降糖药。晨起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患者平素精力尚可,近期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痿软乏力,且困倦喜卧,夜间口干,晨起口苦,伴见纳差、食后腹胀、恶心欲呕、大便稀溏,舌红、苔黄腻,脉沉细。

诊断:消渴。

证型:湿热困脾证。

治法:清热除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

组成:白术15g,厚朴15g,陈皮12g,茯苓15g,葛根20g,黄芩20g,黄连10g,炙甘草10g,天花粉10g,乌梅12g,升麻8g。6剂。

煎服法:水煎服,一次150mL,一日3次。

复诊时,患者自诉口干口苦症状改善,双下肢乏力减轻,大便成形,于原方中加入桑白皮15g,再服6剂。三诊时,患者诉小腿自觉发胀,余症皆除,故针对下肢湿滞经络,去原方升提之升麻,加牛膝15g、薏苡仁20g通络除湿,又服6剂,小腿不适之感即消。

按:该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已有糖尿病病史4年,血糖控制尚可,可近来却出现下肢痿软无力的症状。痿证的出现,或是由于气血亏虚、筋脉不荣,或是由于湿热浸渍、筋脉不舒,或是由于肝肾亏损、筋脉失养,而结合患者口干口苦、纳差、食后腹胀、舌质红、苔黄腻等特征,湿热浸渍的证型判断基本成立。然而在本案之中,有两个存疑的症状,一是大便稀溏,二是脉沉细。大便稀溏虚症固然可见,然湿热内阻肠道亦可出现,盖湿邪浸渍,重浊黏滞,虽解便频频,然解后不爽,究其原因,乃肠道之气为湿邪阻滞,不能通利之故。脉沉细当为气血不足之脉象,出现在该患者身上一者可能为体质使然,二者也提醒我们该患者正气不充,治疗当兼顾之,然由于大量湿热困脾证的症状存在,故应舍脉从症,仍以清热除湿作为治疗的着眼点。糖尿病患者与湿热证有着密切的关联,湿热的体质易患糖尿病,而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湿热为患更加明显,究其原因,在于糖尿病往往存在着“胃强脾弱”的生理特征,胃强则喜纳食肥甘,脾弱则不能运化水谷,久之食积渐成,湿热渐生,而湿邪困脾,热灼中焦,又使恶性循环,加剧了病情的进展。直至脾胃正气不支,才觉纳差腹满,而此时脾胃大多已为湿热损伤数年,功能极难恢复。治之之法,一当清热以复中焦元气,“火与元气不两立”,火邪不去,正气何以复生?二当除湿,祛湿之法众多,结合该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张发荣采用健脾除湿及清热燥湿两法,可谓切中病机。湿从何而来?脾失健运食积不化而生,健脾除湿是从源头上解决;湿何以难除?湿热相合,如油裹面,极难祛除,清热燥湿同时抓住了问题的两个关键点。天花粉清热滋阴,乌梅酸甘化阴,二味同施,既能增液生津以除热邪伤阴,又可防苦燥之药伤及津液之弊。加小量升麻,乃取升提正气之意,湿邪蒙蔽,清气不升,升麻正可将郁闭之气上提,以调动气血,恢复生机。经治后,湿瘀阻滞下肢经络之症凸显,方随证转,原方去升麻升提,加牛膝、薏苡仁除湿通络,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也充分说明了病机“一元论”在疾病辨治过程中的重要性。  


返回列表
上一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医案二(气阴两虚证)
下一篇:糖尿病医案五(阳虚水泛、水饮凌心证)